Skip to product information
1 of 1

天梯代訂

宗教情感Religious Affections

宗教情感Religious Affections

Regular price £8.50 GBP
Regular price Sale price £8.50 GBP
Sale Sold out

【美】乔纳森·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

内容简介:

本书写于18世纪美国第一次大觉醒运动期间。当时的宗教复兴出现了种种虚假的现象,许多所谓的信徒并没有表现出真正的宗教情感。作者爱德华兹在本书中详细描述了大觉醒中的不同情感表现,对宗教情感的真伪做出了敏锐的辨析;同时阐述了真宗教情感的十二种特征,指出真宗教的本质在于拥有“圣洁的情感”或“恩典的情感”。该书在今天的中国教会依然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宗教情感》与我们的时代有什么关联?

    《宗教情感》是爱德华兹以北美第一次大觉醒(The  First  Great  Awakening)为时代背景,所写的有关宗教情感的文集。他本人在此觉醒运动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当时他是马萨诸塞州北安普敦城一间公理会的牧师。在1742年觉醒运动忽然裂变并渐渐消退的时候,爱德华兹就开始对这次大觉醒进行冷静的评估,而出于一位牧师的关切,他也要尽最大努力向那些经历过复兴的会众说明:宗教情感在基督徒生活中的适当地位,以及如何区分真伪宗教经历。1742-1743年间,他根据《彼得前书》1:8做了一系列的讲道来讨论这个主题。这些讲章经过爱德华兹的修订和扩充,最终在1746年以《宗教情感》为名成书问世,而且至今仍是他最被广泛阅读和赞赏的神学著作。

    将《宗教情感》放到当时的背景中,我们就会发现爱德华兹必须在两个战场上作战:一方面,他必须面对那些将整个复兴运动视为一种愚蠢的、歇斯底里症的人,为上帝真实、奇妙的作为辩护;而另一方面,他也必须反对另一群人,那些人以为在复兴中不断发生的任何事——不拘这些事是如何怪异、粗野或不平衡,都是“从上帝而来”。这两个极端的反应听起来是否很熟悉?

    为了要在这两个同样得到广泛支持而又截然相反的极端之间辟出一条中间的路线,爱德华兹必须要面对并且厘清一连串的基本问题:作一个基督徒是什么意思?基督教只是关乎头脑的事吗?论到愿望、情感与经历又如何呢?归正是什么?我们怎能知道人们已经悔改信主了?我们应当如何试验表面上的归正是否真实?对得救的确知在基督徒的经历中占什么地位?什么样的宗教经历是我们应当鼓励的?什么样的宗教经验又是我们应当劝阻的?我们如何测试自己信仰的真诚与真实性?宗教上的虚假与妄想是否有些什么标志?

    也许我们并没有处在一个好像北美大复兴那样的时代中,但这些问题以及爱德华兹对这些问题的回应,对今天的我们同样重要。我们这个时代的基督徒,对于情感与经历是相当重视而且热烈追求的,结果往往失去平衡、毫无分辨,这在属灵方面是有损无益的。因为出于反感,有些人就退缩到坚硬、冷酷而枯燥的“正统信仰”中,而对一切“情感的”事,都抱着极深的怀疑。

    从爱德华兹这部著述中,我们将会发现“困惑中的一个指引”,一个清晰而又合乎圣经、平衡而且健全的声音,带领我们安全走出本时代的困惑迷宫。

《宗教情感》前言中爱德华兹的勉励:

每当上帝的教会出现复兴之后,仇敌就显露出来。我们需要吸取教训,分辨真假宗教,把得救的情感和体验与种种哗众取宠的表演和虚张声势的表现区别开来。假宗教就是靠这些来迷惑众人,如果我们不加以分辨,它们常常会导致极其可怕的结果。真假宗教若混为一谈,上帝的子民难免对宗教产生怀疑,不知该采取什么立场,该何所思、何所为;很多人感觉迷茫,怀疑信仰全是谎话。于是异端邪说、背道叛教和无神论思想大行其道。因此,我们务必殷勤刻苦,竭力明辨,确立并巩固一切关乎真宗教之事。若非如此,复兴终究难免昙花一现;若非如此,一切谈话和出版的热烈讨论都乏善可陈,因为我们还不清楚自己到底在捍卫什么。

 

 

中外牧者简评《宗教情感》:

 

《宗教情感》是超越时代的那种著作。它从每一种意义上,都是一部经典——一部文学和神学巨著。它之所以被称为一部经典,是因为它处理了一代又一代困扰基督徒和教会的许多问题。

——斯蒂芬·尼古拉斯:《爱德华兹:生平与思想导引》

 

爱德华兹,读爱德华兹,不惜一切代价读《宗教情感》!还有这位巨人其他能找到的任何作品。

——约翰·派博

 

爱德华兹可以领你到水深之处,让你看见人面对面遇见他的创造主的那种光景。在《宗教情感》中,爱德华兹对宗教情感的真伪做出辨析,好叫反对复兴的人和狂热分子都得着帮助。他一面告诫人不用消灭圣灵的感动,一面警告人不要被肉体冲昏了头脑,中了撒旦透过人的肉体所施的诡计。

——摘编自钟马田《清教徒的脚踪》

 

浏览教会历史可以帮助我们看出爱德华兹的独特之处。爱德华兹作为美国大觉醒复兴时期的领袖,同时也被誉为清教徒神学王子。这两点使得他超越了大多数奋兴家和神学家。教会历史上,有些人带来一些灵性的复兴,却伴随着反智、反律法、反秩序的结果;有些人则促进了某些神学贡献,却产生教条化的法利赛派副作用。爱德华兹却在二者之间取得了罕见的平衡。

――颜新恩牧师

 

在教会中,有一些人认为情感是软弱的表现,把自己藏在信经、信条、教义和理性背后,自己尽量不流露情感,也不接纳他人所表现出的情感。爱德华兹在《宗教情感》一书中将情感定义为“积极有力、活泼热切的意志行动”。他认为“真实信仰主要在乎情感。”情感被压抑的后果,将会失去对信仰的主动和热切,无法达到属灵生命的丰满。

――王双燕牧师

 

爱德华兹具有永恒的意义,因为他是把探索圣经真理和追求圣洁生活结合在一起的牧师的榜样,因此他对我们当今中国的牧者仍有意义。……对于那些为了果腹或虚荣而与教会中的稗子一起挤压麦子生长空间的牧师,爱德华兹是一个提醒:一切都是过眼烟云,唯有天国才是永恒。

――学者老师

 

爱德华兹的《宗教情感》提到,上帝不仅让他的子民有儿女的名分,而且向他们传递自己的属性。正如,他不仅使我们染上葡萄的气味,而且向枝子传递葡萄的汁液。这是一个有深切属灵经历和与圣灵相交的人才能够述说的体会,但是爱德华兹的长处是,他不仅经验了,而且用严谨的神学把这些属灵的经验表达出来了。读《宗教情感》,我希奇当代的灵恩派问题在爱德华兹那里早就得到了非常好的反省和批判,然而我们不愿意聆听他,也听不进去。

Shipping & Returns

Items will be shipped within 48 hours of order confirmation. For our return policy, please click here.

View full details